拱北海关查获全国最大一起电子烟油走私系列案
案件发布
8月21日,拱北海关举办了一场新闻通气会。在会上,他们公布了一项历时一年多情报搜集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该案件是在8月8日,由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统一调度指挥下成功侦破的。初步调查显示,这起案件涉及的走私电子烟油货物量约达600吨,涉案金额估算在3亿元人民币之巨。如此庞大的规模,确实让人感到震惊。
海关成功破解了这宗重大案件,其影响深远。案件不仅有力打击了走私活动,维护了市场秩序,而且让消费者对电子烟油产品的市场更加放心。此次行动还促使相关部门成功提高了公众对走私违法行为的警惕性。
查验发现
接到检查指令,横琴海关的查验部门对无名牌蒸汽烟油进行了细致的称量。这一严格的步骤,显现出申报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接近98.2公斤。如此申报失实的情况,或许隐藏着一些未被揭露的秘密,这引起了海关人员的极大警觉。
这一发现就好比揭开走私案件面纱的一线曙光,尽管信息不多,但它为深入探寻后续案件埋下了关键的伏笔。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海关在日常检查中的严谨与细致是多么重要。
锁定目标
从二月开始,缉私局情报部门将厦门某贸易公司纳入了重点监控名单。海关的缉私警察发现,这家公司所进的电子烟油价格极低,与美国品牌烟油官网上的价格相比,其申报的关税价格竟然仅为官网的20%到30%。这样的价格差异,显然是不正常的。
在同一时间段,淘宝上某些商家展示的美国真实订单发票,为情报分析提供了更多依据。这些资料让海关人员对该公司的疑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因此将其纳入了重点审查名单。
证据收集
海关警方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涉案的四家公司进口的烟油进行了细致分析,取得了它们进口烟油的原始发票。根据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海外市场上普通包装的烟油售价大约在4至12美元,然而申报进口的金额却往往只有1美元左右。这种低价申报的谜团,其实一看便知。
证据充分,揭露了烟油在进口过程中,行业内存在以低价申报报关、涉嫌走私的现象。基于这一情况,海关缉私部门决定对此案展开深入调查。
开展行动
拱北海关的缉私队成功锁定了主要嫌疑人。截至8月8日,案件调查已进入关键时期。在多个地区海关缉私队、当地公安以及烟草监管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拱北海关的缉私局启动了代号“长夏”的行动。不久,走私者的行动轨迹被全面掌握。
此次行动彻底扫除了电子烟油市场的恶劣现象,使非法走私活动无处藏身。众多涉嫌人员被成功抓获,市场环境得到了明显好转。
作案手法
自2015年11月份开始,深圳、厦门等地的不少企业开始提供电子烟油“免税”代通关服务。这些企业吸引了超百家国内货主,待货主在美国等地购得品牌电子烟油并空运到港澳后,便伪造合同和发票进行所谓的“洗单”。尽管流程看似复杂,但实则意图掩盖走私行为。
申报的价格看似低廉,实则通过所谓的“对赌协议”能看出其真实成本。以一款申报价在0.6到1美元的30毫升烟油为例,若出现丢失或被查,承运方需赔偿7美元。为了避免受到处罚,他们往往会采取多种手段,比如故意低报价格申报,或者采用“少报多进”的策略来避税。
近期海关查获了一些非法运输电子烟油的案件,您对此有何看法?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可以点赞或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