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电子烟销售门店:未成年人无法直接购买,店员销售有“招术”
尽管北京对电子烟店实施了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比如扫码核实信息,但仍有不少违规行为未被查处,未成年购买电子烟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这些问题让人不禁深思。
北京门店验身份严格
2月23日,记者在北京走访了多家电子烟实体店,发现这些店铺在售烟时要求顾客扫码核实身份。若顾客不能证明自己已成年,店家便会拒绝交易。这一做法显示了实体店对法规的遵守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然而,仅此一环并不能全面反映问题,深入调查后,电子烟销售的总体形势并不容乐观。
个别店员支招代买
记者问及未成年人的购买渠道,少数销售人员竟主动表示成人可以代为购买。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销售人员只顾眼前的业绩,却忽略了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潜在伤害,这种做法实在是不妥。
企业管控难覆盖全面
企业员工指出,自家品牌的专卖店管理到位,但面对未经官方授权的违规微商和集散商渠道,公司却束手无策。尽管企业积极规范市场,但那些模糊地带的监管确实颇为棘手。众多违规渠道如同野草般蔓延,严重干扰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资本市场受监管冲击
头部制造商的投资人直言,青少年是关键的消费力量。严格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对企业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表现造成影响。大和证券的报告中提到,内地的整顿措施将导致电子烟上半年的销售情况不佳。这表明行业正经历着变革,而企业如何调整和应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线上渠道仍存漏洞
电商平台无法直接搜索电子烟,但可询问一些店铺并通过微信选择。记者添加微信后,销售人员未核实年龄便推荐产品,并要求转账。然而,当记者假扮成未成年人时,对方却拒绝销售。看似有防范措施的线上交易,实则存在不少问题,容易让未成年来者有机可乘。
整治需严管销售渠道
微商非法渠道的身份核实不够到位,同时这也成为了盗版产品的滋生地,“上头电子烟”主要源自此类渠道。盘古智库的江瀚提出,应从销售渠道入手进行整治,严格监管可以降低未成年人接触的概率,并促使行业淘汰不合规的企业。这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方向,然而,实际操作中还需付出大量努力。
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有效遏制向青少年售卖电子烟,究竟什么方法最为关键?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