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的“长期主义”
电子烟领域里,近两年内,许多品牌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高估值,表现相当抢眼。然而,自2019年11月网络禁售政策实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此后,各方纷纷争夺线下销售渠道,竞争愈发激烈。这其中,既有利益纠纷,也有对新布局的探索。
线下渠道争夺
线下电子烟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便利店、KTV等场所成了争夺的焦点。比如,在一些便利店,就能看到多个品牌的电子烟正在进行促销。为了争夺这些线下渠道,各品牌不仅推出了各种补贴和优惠活动,还不断与渠道商洽谈合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场竞争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市场份额,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基础。众多品牌都明白“得渠道者得天下”的道理,因此在争夺上毫不手软。
在激烈的竞争中,仅仅投入资金并不能保证成功。有些品牌虽然加大了补贴的力度,但后续产品未能及时跟进,或是消费者体验不佳,这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份额的流失。
效仿手机市场
电子烟的创始人把电子烟的市场比作手机市场。在手机界,光靠砸钱进行价格战是难以成为行业巨头的。电子烟市场亦是如此。当各个品牌展开价格战时,它们发现不仅自己损失巨大,而且市场优势也不一定能够稳固。就拿某个电子烟品牌来说,它大幅下调了价格,销量在短期内有所增加,但随后因为成本控制的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结果流失了大量客户。
消费者并不会仅仅因为价格因素而长期青睐某个品牌。比如,一家中高端电子烟品牌,它始终将品质放在首位,尽管其价格略高于同类产品,但由于提供了优质的用户体验,依然拥有稳定的忠实客户群体。
渠道巨头的诞生
3C市场里已出现大型分销商,电子烟市场或许也会出现类似的渠道霸主。比如,在不少大都市,连锁便利店已开始设立电子烟专柜。这表明渠道商看中了电子烟的销量前景,并开始进行市场布局。在选择与电子烟品牌合作时,这些实力雄厚的渠道商必定会非常谨慎。
首先,我们会评估该品牌目前的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同时,也会关注其产品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毕竟,合作一旦出现波折,很可能会对自身的商业利益造成影响。
PMTA的影响力
美国PMTA的审核要求非常严格。这一标准成为了渠道商评估电子烟品牌的关键因素。众多西方渠道商在挑选合作伙伴时,首先会考察该品牌是否通过了PMTA的审核。通过这一审核,可以反映出品牌的综合实力。
许多电子烟公司对PMTA抱有赌一把的心态,因为一旦成功,就能获得一张进入国际市场的绿灯,这对拓展海外业务大有裨益。但PMTA的投入相当巨大,只有少数财力雄厚的大企业才负担得起。
电子烟个性化多样化
我国尚无类似PMTA的强制规范。自今年起,电子烟产品和价格区间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反映出电子烟正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演进。在各类展会上,各式新颖的电子烟产品琳琅满目。部分产品着重于外观设计,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另一些则更注重功能创新,例如可调节吸烟量等功能。
竞争越来越激烈,低价品牌会增多,目的是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然而,高品质的产品也依然存在,满足了一部分注重质量的顾客需求。此外,市场上还将出现价格较高的电子烟产品。
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PMTA或是其他监管手段,仿佛给电子烟企业套上了“紧箍咒”。在法规不完善时期,电子烟市场较为混乱,烟油品质不一。以美国为例,在未设立烟油标准之前,市场上的烟油质量极不稳定。如今,随着监管的加强,行业正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其他借鉴PMTA制定标准的国家,也将对全球电子烟行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大家对电子烟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何看法?它是否能够仅凭市场自身调节,而不依赖类似PMTA的强制标准,实现健康持续的增长?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