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盗窃案“惯偷”逃亡25年后,回国投案自首获刑4年
二十五年前,发生了一起涉及香烟的盗窃案,涉案金额高达六万元以上,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人们平均工资不足五百元。作案后,嫌疑人逃亡多年。他的犯罪行为,背后的家庭原因,逃亡过程中的经历,以及最终的自首和判决,都颇具看点。这其中,又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年犯罪经过
1994年11月24日,姚某某在铁路储运站仓库做临时装卸工时,提出去仓库偷烟。他们等联防队离开后便行动起来。席某某搬了5箱,姚某某搬了7箱万宝路香烟,放置在南面墙下后翻墙逃离。两人偷窃后分了赃。这一过程被详细记录在案,两人的行为十分清晰。根据当时烟草公司出具的证明,这起盗窃案涉案金额高达62200元,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那个年代,这种行为对单位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储运站的管理可能存在疏漏,这才让姚某某和席某某有机可乘。但无论如何,盗窃行为终究是违法的。
开始逃亡生涯
姚某某为了躲避惩罚,从上海回到了安徽六安的家中。然而,不久后他得知警察正在搜寻他的踪迹,于是他又离开了家乡,前往浙江、广东等地寻找工作。因为犯罪,他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涯。可以想象,那时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时刻担心自己会被警察逮捕。
在逃亡生涯中,他经历了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并未登记领证,他与妻子育有孩子,但在盗窃作案后便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他在逃亡的生活中仍试图建立家庭,似乎渴望安定。然而,他终究难以摆脱犯罪事实的负担。
家庭背景因素
姚某某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再婚之后,对他和妹妹的关爱与教育显得不足。这样的家庭状况或许对他后来的犯罪行为产生了影响。在众多案例里,那些在童年时期缺少关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误入歧途。
他没有意识到,他的犯罪行为让自家的孩子也生活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中。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遇到心理上的困扰,同时,也可能因父亲的这些行为而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
国外的生活岁月
2005年,他在浙江丽水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周某某。随后,他跟随妻子来到了斯里兰卡,并在那里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他们共同养育了两个儿子。在斯里兰卡的日子里,他四处打零工以维持生计。这段经历,是他逃亡生涯的一部分。他远离了家乡,开始了异国的生活,心中或许期盼着从此不再被追捕。
逃亡生涯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让人安宁,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与家庭责任的重担,恐怕让他内心颇为纠结。
回国投案自首
2019年10月11日,姚某某决定回国,想要解决那起盗窃案。他选择投案自首。这一行为引人深思。多年来,他四处逃亡,或许内心充满了愧疚,又或许是对持续逃亡的生活感到极度的疲惫。
上海铁路公安局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协助下成功将其逮捕。他对25年前的犯罪行为毫无保留地承认,这充分体现了他主动承担错误的态度。
案件最终判决
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明确了案件涉及刑法溯及力和累犯“跨法适用”的问题,并据此依法提起公诉。最终,他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需缴纳罚金八千元。法律最终对他的行为给予了公正的评判。
他历经多年的逃亡生涯和犯罪奔波,如今终于迎来了审判的终结。对于姚某某这样长时间的逃亡历史和最终的判决,你是否觉得公正?欢迎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