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解除?电子烟在电商平台短暂屏蔽后再度出现
央视3·15曝光电子烟危害
周五晚上,央视的3·15晚会揭露了电子烟的诸多问题。晚会提到,电子烟在用时会散发出有害成分,这对吸食者和旁人都是健康隐患。另外,长期使用电子烟还可能引发对尼古丁的依赖。报道还指出,有些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标示不准确,有的甚至超标。而且,烟液中还含有甲醛、丙二醇和甘油等物质。
这次事件给近期备受资本关注的电子烟产业带来了严重打击。消息传出后,消费者们普遍感到忧虑,电子烟行业随即陷入了恐慌之中。
电商平台火速屏蔽
央视新闻报道后不久,短短不到一小时,各大电商平台迅速作出反应。苏宁、天猫、京东等平台纷纷对“电子烟”相关词汇实施屏蔽。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这些平台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与曝光的“问题产品”扯上关系。
电商平台对3·15晚会揭露的事件表现出高度关注,迫切想要与涉事电子烟撇清关系。不少消费者本计划在网上购买电子烟,却意外发现相关商品无法找到,这让他们都感到十分困惑。
短时间内悄然“解禁”
时间流逝,局势却有了新变化。一些电商平台悄悄放宽了对电子烟的限制。记者调查发现,天猫和京东已将电子烟商品重新纳入搜索范围。变化如此迅速,让人惊讶不已。
在天猫搜索“电子烟”能找到上万件商品,同时还会出现“电子烟油”、“蒸汽烟”等类似词汇;而在京东上,搜索结果更是多达十五万件商品,其中包括“电子烟套装”等众多相关关键词。然而,苏宁易购和苏宁国际却对这些商品进行了屏蔽处理。
电子烟国内市场“钱景”
很多人认为电子烟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烟民数量高达3.5亿。若普及率能达到30%,每套烟具售价500元,市场规模便可达到500亿元。
电子烟行业因其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资金,众多创业者也发现了其中的赚钱潜力。但央视3·15的报道,给原本看好的市场前景增添了一层阴霾。
3·15批评留有余地
第一财经报道了行业投资专家的看法,指出3·15晚会对于电子烟创业者的批评并未直接点明具体企业。专家们并未明确指出是哪一家公司,而且也没有对未成年人获取电子烟的途径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讨论。
电子烟在淘宝等网络平台销售普遍,但那些平台通常不检查购买者是否未成年。这种做法存在较大风险,可能会让不少未成年轻易购得电子烟。
重新“上架”引发思考
电子烟一度从市场上消失,却又在部分电商平台上重新露面。这一变化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究竟是因为电商平台监管不力,还是因为利益的驱动,让他们对产品的潜在危害视而不见?
消费者对此感到困惑,不清楚这些重返市场的电子烟是否真的安全可信。这一现象让相关部门意识到,为了更好地规范电子烟市场,必须加强监管力度。
大家对电商平台恢复电子烟销售的做法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