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散文丨宇 秀:三味烟纸店
童年的记忆中,那些独特的画面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无论是那家不起眼的小烟纸店,还是那些如同鲁迅笔下的文人趣闻,都蕴含着别样的风情。将它们串联起来,更是别有一番趣味。这种趣味,是对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也是对文化名人的由衷敬意。
儿时的烟纸店
儿时记忆中,烟纸店宛如一座宝库。虽小,却细致地服务于周边居民。草纸买卖,按刀计算,具体张数虽不记得,但祖母一番加工后,便成了马桶旁的必需品。江南潮湿,人们不常囤积香烟、火柴和蚊香,而是需要时才从烟纸店购入。这一切都发生在这片特定的江南地域。烟纸店不仅是商业的买卖点,更是日常生活的便利之所。它虽不及现代大型超市便捷,却拥有那个时代的温馨与人情味。这不禁让人思考,这种街坊邻里的购物方式,是否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江南的烟纸店,人们提起它们时往往无需特别道出店名。家人要去购买物品,只需说“去对过的烟纸店”,这句话中流露出的,是那份不经意的熟悉。尽管这些烟纸店小得仿佛麻雀,但它们却样样俱全。无论是厨房用具还是卫生间用品,这里都能一应俱全。
鲁迅与小癖好
儿时烟纸店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鲁迅,看似无关的事物实则紧密相连。鲁迅对烟有着特别的喜爱,还有他那份爱吃零食的小习惯。比如那包柿霜糖,朋友送给他后,他吃得津津有味。直到许广平提醒它可以药用,他才停止。甚至到了深夜,想到柿霜糖的美味,他都无法入睡。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文人习性。鲁迅的这些小癖好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让他的形象更加生动。他不仅是一位严肃的作家,更是一个有着普通人嗜好的真实个体。他的故事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的觉得可爱,有的觉得有趣。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相结合,吸引了无数读者去探寻他更加真实的一面。鲁迅生活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和地点,他的生活细节也是那个特定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与现今相比,实在难以想象现今哪位作家能像鲁迅那样,拥有如此真实且风趣的生活小嗜好。这不仅是个人特点的差异,更是时代变迁所造成的差异。
自己的购物初体验
我最早的购物之旅,始于这家不起眼的小烟纸店。记得那时,家人让我去烟纸店买些东西,这看似寻常的任务,却充满了童年的温馨回忆。在烟纸店里,我常常为那仅有五分钱而纠结,不知该买什么零食。这种独特的体验,是如今物质丰富的孩子难以体验到的。尤其是“三味烟纸店”里的那些零食,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味觉记忆。
当时五分钱实在不多,枇杷梗、麻酥糖、云片糕这些小零食都显得挺贵,五分钱最多只能买些像盐津枣这样便宜的小吃。盐津枣,苏州话里叫“老虫污”,名字听起来不好听,但却是童年时的美味。那种简单朴实的购物体验,和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随意挑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长辈的互动
祖父母让我去烟纸店,这成了我心中温馨的回忆。祖父每次派遣,都暗含着小奖励,虽然“癞头分”不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惊喜和快乐的源泉。美娟娘的五分钱奖赏,让我能买上五香豆,这背后是她与我之间特别的互动。这些长辈的行为,与烟纸店的购物紧密相连。回顾这些往事,都充满了家的温馨。在那个时代和地方,长辈与孩子间的亲情,正是靠这些零碎而温暖的小事维系。有多少人,像我现在这样,怀念着长辈给予的独特童年记忆?
烟纸店的担忧
童年时,我常为烟纸店担忧。战事临近,目睹老伯伯卸下门板,心中不禁为烟纸店的未来忧虑。那时,我已明白战争将影响生活的每一角落,包括这小小的烟纸店。我想象着战时,烟纸店或许会分零食给孩子们,这既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设想,又带着一丝温暖与希望。烟纸店的存在与否,受诸多因素影响,它不仅是商业场所,更是生活稳定的象征。这份担忧,也反映出孩子心中对熟悉事物的珍视。
寻找过去的味道
2018年秋,我重返上海,恰逢海外华文作家会议,便踏入了朱家角古镇。在那儿,我看到了桃瓣和话梅,心中不禁涌起购买的冲动,当场品尝,仿佛在试图寻觅儿时烟纸店的旧日风味。这种味道,远不止食物的味道,它承载着童年的回忆。岁月流转,地域更迭,许多童年记忆深埋心底,而这些味道却时常在不经意间唤醒记忆。我们中有多少人,曾在生活中尝试去追寻那些逝去的生活痕迹?无论结果如何,这都体现了我们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在此不禁要问大家,你们的童年是否也曾拥有这样一个像烟纸店一样的特别角落,那里充满了回忆与温馨?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那些故事,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