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上演最后疯狂:终端提价品牌方“装聋作哑”
在《电子烟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之前,市场上电子烟产品价格显著上涨,部分店铺甚至采取了饥饿营销策略。这些现象背后所涉及的利益动机,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电子烟产品价格上涨现状
在《电子烟管理办法》正式执行之前,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众多品牌的电子烟烟弹价格普遍上涨。以VTV电子烟的水果味烟弹为例,其价格从每盒75元升至99元,涨幅达到了24元。同样,小野电子烟的水果味烟弹,之前每盒售价68元,如今已涨至99元。这种价格上涨现象在多个品牌中普遍存在,价格涨幅在20至30元之间不等。这一变化对广大电子烟消费者产生了影响,无论是长期使用者还是偶尔尝试的用户,他们的购买成本都随之增加。
各门店的销售员表现不一。有的店员告知商品价格已上调,比如VTV店;有的则隐晦地透露价格将涨,诱导顾客提前购买。这种现象在市场上引发了不安,消费者担心未来价格会更高,因而匆忙作出购买决定。
门店的饥饿营销手段
众多门店的售货员在告知电子烟价格上涨的消息时,常采用饥饿策略。比如,有些售货员会劝顾客:“未来价格如何还不得而知,现在赶紧多买一些。”他们借助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担忧,促使顾客购买。
西单购物中心内的小野电子烟店,销售人员虽说不涨价,却劝顾客多买。这是商家想在政策出台前,尽可能多地卖出库存。北京龙德广场的YOOZ柚子电子烟店,虽然目前没涨价,但销售人员透露将来可能会涨,这同样是在提醒顾客抓紧时间购买。这种现象显示出店铺在特殊时期想要提升销量的意图。
品牌背后可能的利益权衡
业内专家指出,电子烟品牌主要销售的是除烟草口味以外的产品。随着销售禁令的临近,部分品牌可能会对门店中的产品进行大幅涨价,对此现象采取默许的态度。原因在于,这些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产品未来将无法再销售,品牌或许希望通过这最后的时机,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
各品牌并未透露其他口味电子烟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然而在我国,带有香味的电子烟占据了大约九成的市场份额,而纯烟草口味的电子烟却不足一成。因此,若不及时通过调整价格来获取利润,那么这些占比较大、带有香味的电子烟将失去盈利的可能。
工厂的生产调整
某些品牌的制造企业已不再生产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烟弹。比如,YOOZ柚子公司透露,随着现有风味产品库存和原料库存的逐步用尽,他们将停止生产包括水果在内的各种风味产品。喜雾工厂在3月底终止了水果味电子烟烟弹的生产,并且自《管理办法》实施之日起,便不再销售此类产品。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相关产品供应量的减少。
供应量下降使得产品价格虽涨却难以购得。供应受限是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工厂调整生产规模,抑或是决定停工,都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状况,给消费者购买与使用带来了不便。
消费者的应对态度
产品价格攀升或继续上涨,消费者的反应各异。部分消费者信从销售人员的推荐,急忙储备商品,生怕未来购买成本上升。另一部分消费者则选择耐心等待,期待找到更理想的价格。
无论如何,消费者都面临一种较为被动的状况。他们担心若不及时购买,后续可能无法买到或价格会攀升。同时,又担心商家可能进行不正当营销。在这种市场环境动荡不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感到十分迷茫。
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加强市场监管显得尤为关键。必须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防止他们被商家的推销手段所误导。对于生产企业擅自调整价格的行为,必须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
若缺乏监管,市场秩序恐将更加混乱,消费者常在非公正环境中购买商品。此外,对于停产的库存产品销售,必须制定明确规则,防止出现价格炒作或恶意营销行为。
各位读者,我想请教一下,当这类产品即将被禁止销售且价格出现变动时,你们打算如何决定购买?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