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有助戒烟?专家:电子烟含有害物质,不能成为戒烟手段
如今,健康问题备受重视,但关于肺癌的信息却存在不少误解。尤其是吸烟、慢阻肺和电子烟戒烟等说法交织,造成了一种既复杂又亟需解决的混乱局面。因此,梁文华的科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梁文华科普的背景
梁文华身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他的科普工作意义重大。得益于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他成功地将专业知识普及。2021年11月17日,正值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聚焦于“健康呼吸无与伦比”。以这个特殊日子为背景的科普活动十分适时。目前,社会上对慢阻肺的了解并不广泛。比如,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人们可能只知道吸烟有害,却不知道吸烟与慢阻肺之间有何关联。
梁文华选择在肺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科普,这样做能显著提升公众的关注度,促使大家开始关注相关内容。他的科普工作有助于纠正众多错误观念,并缩小医学知识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异。
抽烟与慢阻肺的联系
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键因素。观察现实情况,吸烟者中患慢阻肺的比例相当高。以某些吸烟男性群体为例,调查发现,吸烟超过20年的个体患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数倍。这主要是因为香烟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和微粒会引起气道和肺组织的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若持续积累,便可能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该病具有渐进性。不少长期吸烟者,随着年纪的增大,肺病症状会逐渐恶化。他们常出现咳嗽、痰多和呼吸不畅等症状。因此,戒烟对于阻止和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状况至关重要。
电子烟的真相
社会上流传着电子烟能助人戒烟的说法。但梁文华强调,电子烟本质上仍是烟,同样带有风险。市场调查表明,电子烟种类丰富多样。这些不同种类的电子烟成分差异显著。尽管它们是电子设备,但依然含有尼古丁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医学研究表明,尼古丁不仅具有成瘾性,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电子烟有助于戒烟。众多电子烟厂商宣称的戒烟辅助作用,实际上缺乏科学依据。
戒烟的必要性
戒烟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经济高效的方法。从经济角度分析,戒烟无需额外花费金钱购买戒烟产品或接受治疗。若因未戒烟而患上慢阻肺,后续治疗将耗费巨额资金。例如,慢性慢阻肺患者为保持呼吸功能,日常需使用氧气设备、药物等,这些都需要花费。
此外,从健康层面考虑,戒烟能有效增强肺部功能。例如,不少吸烟者在戒烟后,呼吸系统的症状显著改善,咳嗽次数减少,体力也逐渐恢复。戒烟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对慢阻肺认知误区
很多人对慢阻肺这种病并不熟悉。在社区里,健康宣传活动常聚焦于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而慢阻肺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因为慢阻肺的早期症状,比如咳嗽,很容易被忽略,大家对此缺乏足够的警觉。
对于慢阻肺的预防及持续治疗的认识不足。以吸烟者这类高危群体为例,他们缺乏主动检测筛查慢阻肺的意识。社会在慢阻肺知识的普及上,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需要加强宣传。
科普行动的持续推进
梁文华的科普工作只是个起点。若要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和不同群体中普及慢阻肺的相关知识,还需开展更多科普活动。比如,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企业单位也可以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至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更应发挥其作用。
众多医学机构、公益组织等均可加入,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向公众普及信息,提升公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认知,并纠正吸烟与疾病预防治疗相关的误解。
你对周围吸烟者的健康状况了解多少?若你有相关体验或见解,不妨留言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