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澎湃2024|跑轮渡31年,我见证黄浦江两岸变化翻天覆地
黄浦江的轮渡形成了上海特有的交通风貌。江中穿梭着17条渡江航线,每一条都蕴含着众多引人遐想的故事。这些故事映射出上海的成长与演变,还有市民生活的点滴变迁,彰显出其独特的吸引力。
旧日繁华
过往岁月里,浦江两岸的往来主要依赖轮渡。当时,大桥、隧道、地铁等现代交通方式还未问世,黄浦江上的轮渡肩负着繁重的客流运输任务。上海轮渡在鼎盛时期,日平均客运量可达到100万人次,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轮渡的不可或缺。在陆家嘴航线最为繁忙的时段,共有7艘轮渡投入运营,客流量极为庞大。每天,这些轮渡总共运送了100万人次,这个庞大的数字见证了轮渡的繁荣。
那时候,渡江的轮船多数显得有些陈旧。这些船身涂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有的橘黄色,四面通风,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座椅,乘客们只能站着。尽管条件颇为简陋,但这并没有减少人们乘坐它往返两岸的热情。
航运走势
黄浦江昔日的繁荣,得益于22条客渡航线,其中不少通宵运营。然而,如今航线数量已减少到17条。尽管如此,轮渡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市民仍旧喜欢乘坐轮渡出行,船只对开,每10分钟就有一班。在高峰期,四艘船同时出发,从浦东到浦西只需五六分钟,对行人和非机动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跨江交通方式。
南陆线是交通最繁忙的线路,运营时间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过半。平日里,早晚7点左右,人流如织,达到高峰。这时,四艘船并排工作,轮渡在黄浦江两岸频繁往返,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上下班出行。
人员记忆
韩彤现年52岁,自1992年起便在黄浦江边的渡口来来回回。这31年里,他见证了渡口的变化,渡口的设施更新,船只条件也逐步改善,从透风到安装空调等一应俱全。最初,渡口乘客主要是上班族和卖菜人,而现在,送餐员和游客成了主流。韩彤刚进单位时,东方明珠电视塔还在建设中,金茂大厦还未破土动工。他的记忆,就是上海轮渡发展的历程。
他曾在上海目睹了环境的巨变。儿时,他读书时,上海的天空常常显得阴沉,黄浦江的水也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水质明显好转,江中的鱼儿也变多了,有时还能见到鱼儿跃出水面。更有甚者,浦东的一些地方甚至可以钓鱼,这些变化无疑是翻天覆地的。
船上体验
现在坐轮渡的感觉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船都叫“世博号”,世博会一结束,就交给了轮渡公司,船上的设备也大变样了。今年,董家渡来了全国第一艘用新能源电池的客渡轮,坐起来很舒服,又静又智能。虽然这艘船还在试运行,但技术团队、船员还有码头设备都准备好了。
船上游客得以欣赏两岸美景,夏日夜晚,河边散步的人群络绎不绝。七八点钟时分,客流会迎来一个小高潮,许多人特地乘坐船只来观赏夜景。
工作调整
韩彤自去年开始做船务工作,和以前在轮渡上工作的时候比,工作内容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每天都要在船上检查,发现问题就立刻告诉船员。因为轮渡要横渡黄浦江,船多的时候有时候得停下来,那时候他得向乘客说明情况。码头上的值班长会根据人流量来调整船的运行,如果参加活动的人很多,他们还会临时增加船只来满足需求。
ferry现状
南陆线的日均乘客数约有万人,其中多数是通过电动车过江的,这其中不乏送外卖和快递的人。这一情况反映出轮渡在现代都市物流及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作用。轮渡默默承担着其独特的职责。
你是否感受过乘坐黄浦江轮渡的感受?这经历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