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在诱惑谁:帮助1个烟民的同时,发展81个新烟民
电子烟,源自我国却先在欧美市场崭露头角,后又风靡全国,其背后经历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波折历程。它宛如一位久别归乡的游子,归来后竟引发了一阵狂热的风潮,其中蕴含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电子烟在中国的诞生
2003年,沈阳迎来了电子烟的诞生。那是一个2G时代,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初出茅庐的如烟,主要针对的是“中年成功男士”这一群体,价格区间从599元到16800元不等。它推崇健康戒烟的理念,具有不燃烧、无焦油的特点,只保留了尼古丁和香料。凭借广告的强势推广,其销售额迅速攀升,首年便突破亿级,次年更是突破了10亿大关。
如烟,这个在中国诞生的产品,潜力巨大。然而,遗憾的是,当时国人对它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与此同时,它却成功进军了欧美市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国外巨头竞争与如烟式微
如烟进军国际市场后,众多国际烟草巨头竞相研发自家的电子烟产品。但如烟的国际专利却迟迟未能获得。2010年,韩力虽因电子烟帮助部分人戒烟而被外国公司誉为英雄,但如烟并未能真正改变中国人的吸烟习惯,最终被帝国烟草公司冷藏。这成为了如烟这个电子烟先驱品牌的遗憾结局。
面临国外竞争压力加剧以及自身发展遭遇瓶颈的双重挑战,如烟品牌在公众视线中逐渐黯淡,与此同时,中国依然稳居电子烟的主要生产国地位。
中国依旧是电子烟的主要产地
近十年,中国成为全球电子烟的主要产地,尤其是深圳,制造了全球90%的电子烟设备。这些设备大多用于出口。曾经如烟的遭遇让厂商们行事低调,他们默默赚钱,不愿张扬。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小天地,生产电子烟产品,不求过多关注,只求稳稳当当赚点钱。
中国电子烟行业在这段时间里鲜有人问津,尽管他们在生产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却未能充分开拓国内市场。在中国,电子烟仿佛一座被压抑着能量的火山。
中美贸易战中的电子烟
2018年8月,贸易战的狂风骤雨波及到了电子烟领域。美国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了25%的额外关税,其中就包括了电子烟设备。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零售商,都纷纷站出来向美国政府进行游说,他们的理由相当充分。毕竟,许多与电子烟相关的专利都掌握在中国,一旦加征关税,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的身上。研究显示,价格上涨将大幅减少销量,这可能会阻碍人们从传统烟民向电子烟用户的转变,从而对公共健康造成危害。
这是中国电子烟行业难得一见的公开发声,这个通常鲜为人关注的领域,在国际舞台上却展现出不容置疑的自信。
JUUL掀起的电子烟热潮
2015年,JUUL问世;2017年,它独立出来,迅速成为美国电子烟的佼佼者。到了2018年9月,JUUL已经占据了美国市场的72.8%,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压缩至10%以下。美国年轻人对JUUL的追捧热情高涨。反观中国市场,尽管全球有近1/3的烟民,市场潜力巨大,但电子烟却始终未能兴旺起来。这种对比鲜明地显示出,中国的电子烟市场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刺激。
JUUL的成功犹如一个鲜明信号,向全球和中国展示了电子烟消费市场所能达到的巅峰高度。
电子烟健康风险尚无定论
电子烟的健康风险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毕竟,它的出现时间不长,对长期影响的观察和研究还不够充分。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电子烟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消费者在挑选时,由于健康风险的不确定性,会显得格外谨慎;企业在推广时,也会因为这个因素而受到一定的制约。
电子烟的发展历程颇为丰富,目前在中国市场正逐渐崭露头角。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否有兴趣尝试这种新型产品?期待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同时也欢迎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