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朱萧木们涉足的电子烟不是一门好生意
现在,电子烟产业崭露头角,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如朱萧木等纷纷投身其中,表面上看,这背后似乎有巨大的利益在驱动。但事实上,隐藏其中的风险却鲜有人深入思考。这些风险包括了低门槛、广阔的市场和高利润等所谓的诱惑。
低门槛背后的虚幻优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国,其中深圳的贡献尤为突出,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设备份额。这对创业者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通常,电子烟雾化器和电池的生产并不复杂。虽然烟弹生产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创业者通过雾化器赚取利润似乎是有可能的,成本仅30至50元,却能售价高达300元以上。然而,这只是表象。若想在看似门槛低的市场中立足,创业者将遭遇众多实际难题。比如,尽管设备生产简单,但质量控制可能成为难题,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就可能损害品牌声誉。此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品牌容易被大品牌并购。
这个行业里,许多小品牌纷纷加入,都想要在门槛较低的市场中分得一份利益。然而,实际上,许多小品牌因为无法打造出独特的竞争力,最终被淘汰出局。以某些地区为例,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几十家小型的电子烟生产商涌现,但不久后,大多数就销声匿迹了。这表明,低门槛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淘汰风险。
大市场的机遇和隐忧
中国电子烟市场的潜力之大,人尽皆知。即便只有极少数烟民转投电子烟,也能形成一个不小的市场规模。众多创业者因此被这股巨大的市场潜力所迷惑。以某些大城市为例,电子烟的广告无处不在,给人一种一入此行便财源滚滚的错觉。
然而,庞大的市场并不代表轻易能盈利。尽管市场广阔,竞争却极为剧烈。现有电子烟品牌已占据相当份额,新品牌难以分得利益。此外,消费者对品牌间的差异感知不甚明显,这也使得新品牌的推广变得格外困难。
高毛利表象背后的真相
相关报道显示,传统香烟的盈利颇丰。相较之下,电子烟的盈利似乎更为可观,烟器的毛利率甚至达到80%,烟弹也有20%到30%,整体毛利率几乎达到50%。初看之下,电子烟确实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实际上,成本核算并非仅限于原材料费用。企业还需研发新产品和新款式,还需投入广告和宣传费用,以及搭建销售网络。这些成本往往被忽视。再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实现预期的利润水平,还存在不确定性。
电商与实体店面临的困境
《电商法》的实施并未对电子烟在主流网络平台上的销售造成影响,然而,它对微商和代购的渠道产生了影响。这对那些依赖网络销售的创业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就拿一些电子烟的小型创业公司来说,之前大部分订单都来源于微商,但《电商法》实施后,订单数量急剧下降。
线下店铺日子同样艰难。新品牌进货成本高,客户群体不稳定。即便在大城市的繁华街区,电子烟店铺众多,但不少新店开业不久便纷纷倒闭,主要原因是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客户基础的薄弱。
舆论风险不容忽视
国内年轻人对电子烟情有独钟,甚至有些未成年人也开始尝试。然而,无论是网上还是实体店,对购买者的年龄限制都不严格。这一现象在舆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家长已开始向政府施压,要求加强对电子烟销售的管控,以避免未成年人接触。若政府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电子烟行业将面临重大挑战。
传统烟草巨头进入的威胁
电子烟市场相较于传统卷烟,属于新兴领域。烟草行业的龙头企业自然不会错失这一良机。这些企业资本实力强大,有能力突破监管政策限制,在研发和销售渠道上拥有显著优势。一旦这些巨头进入电子烟领域,小型电子烟创业者的胜算微乎其微。这情形就好比小蚂蚁面对大象。
电子烟领域对创业者来说,表面上看似乎前景光明,然而实际上他们要面对不少困难。各位读者,你们认为这些遭遇重重困难的创业者,还有可能找到出路吗?欢迎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在评论区畅谈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