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真的是安全健康的戒烟神器?专家建议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电子烟市场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商家为谋取私利,在监管不严、标准不明的环境下,采取模糊策略误导消费者,这成为了行业的一大难题。谈及电子烟,许多人误以为其无害,实则不然。
电子烟的虚假宣传
电子烟广告常强调“无焦油”和“低毒”。商家想以此让顾客觉得产品健康。然而,电子烟含有尼古丁,加热时还会产生有害成分。这种误导性的宣传行为很不道德,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判断。市场上众多品牌都采用这种宣传手段,让不少消费者深信不疑。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消费者只能依赖商家的宣传来获取信息,这让他们很容易受到误导。
难以证实的戒烟功能
电子烟常被宣传为戒烟的辅助工具。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电子烟有助于戒烟。不少烟民误以为电子烟能帮助他们戒除烟瘾。然而,当他们尝试后,却发现效果并不如预期。这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因为对电子烟的依赖而加剧烟瘾。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许多戒烟者因此感到沮丧。
口味众多的隐患
电子烟口味多达一万五千多种。姜垣副会长表示,这些口味的成分、含量以及潜在影响都缺乏监管。实际上,这些口味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2017至2018年间,美国高中生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增长了74%,这与口味多样性密切相关。商家为了吸引年轻人,不惜牺牲他们的健康。
标识警示的缺失
不少电子烟产品上没有标注“危害健康”。即便标明了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标识也不够醒目。记者在购买时发现,商家既不核实购买者的年龄,也没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特别提醒。因此,未成年人轻易就能接触到电子烟。许多未成年人并不了解电子烟的危害,而商家的无约束销售行为,使得电子烟在未成年人中的使用呈现出扩散的态势。
资质宣传的误导
欧盟CE标志和国家质检认证等宣传频繁出现。国家烟草质检中心主任胡清源指出,这种宣传具误导性。实际上,这些认证针对的是器具和电池的安全性,而非健康风险。商家却将它们与电子烟的健康风险挂钩。许多消费者对此区别不甚了解,误以为通过这些认证的电子烟就安全无害,因而放心购买。这实际上是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误导。
国际监管趋势及我国借鉴
美国及多个国家报告了与电子烟相关的肺部疾病病例,众多国家已对电子烟在公共场合的使用实施禁令或限制,并对购买年龄和口味进行了管控。我国在电子烟的监管方面也应增强力度。一些国家实行的禁止或限制销售、禁止烟草广告等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必须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鉴于其成瘾性及潜在危害尚不明确。
电子烟监管存在不足,商家行为不端,对众多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对青少年可能造成伤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相关部门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这一趋势?期待大家给予支持并转发,让更多的人关注电子烟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