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图文解读+视频讲解
春节期间,放鞭炮曾是习俗,可现在却引发了争议。这牵涉到环保、卫生和传统习俗的保留等多个问题。各方对此看法不一,确实值得深入讨论。
大家好,为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及教师备课,冬冬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教材同步课文课前预习微课堂栏目,内容紧紧围绕官方统编版教材,预习和复习都需要(包括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环保局局长的观点
环保局局长觉得春节期间不宜放鞭炮。从环境层面来看,燃放鞭炮会导致空气质量大幅恶化。数据显示,在大城市里,燃放鞭炮期间,污染物指标会急剧攀升。以北京为例,春节期间若燃放鞭炮,PM2.5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会明显上升。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久久不散。此外,这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出行,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需要格外小心。而且,清理满地的鞭炮碎片也不容易,这增加了公共环境维护的负担。
烟花爆竹释放出巨大的声响,属于典型的环境噪声。在众多居民区,居民们夜间休息时常会受到突如其来的烟花爆竹声的干扰。这对需要安静环境的群体,比如病患和备考的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环卫工人代表的想法
环卫工人负责维护城市的清洁。春节期间,他们的工作量特别大。即便是在光线不足的时刻,他们还得辛勤地清理爆竹残留的碎片。这些碎片无处不在,比如在老旧小区附近,楼角容易被忽视,路上密密麻麻的,连树上和绿化带也不例外。清理工作往往需要反复进行。刚刚清扫完一个地方,一阵风吹过,地上可能又是一片狼藉,只得重新开始。当大家欢聚一堂庆祝时,环卫工人却要承受腰酸背痛,清理这些残局。他们渴望能过一个轻松的春节,因此支持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
普通市民的坚持
普通市民眼中,放烟花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提及春节,总让人想起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这些声音,不仅带走旧岁,迎来新春,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年底时分,忙碌一年的人们,点燃烟花,营造出欢快的节日氛围。尤其在乡村,没有烟花的春节似乎少了些传统味道。大家聚在一起,听着鞭炮声,才觉得年味十足。
家庭中,孩子们都盼望着能放烟花鞭炮。全家人一同出门放鞭炮,构成了温馨的家庭场景。对众多市民而言,这个传统习俗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家庭记忆。
商家的利益考量
烟花销售商面临两难境地。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售卖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许多小商家,如街头的小烟花店,全年收入主要依赖春节期间的烟花销售。他们提前囤积货物,期望在春节期间卖出。然而,随着禁放政策的实施,他们的生意遭受重创。一些地区,商家不得不转而销售其他商品,但前期投入让他们损失惨重,而且他们对新业务并不熟悉。因此,商家一方面希望继续销售烟花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政策限制。
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烟花生产企业来说,一旦烟花销售受到限制,他们便需承担员工薪资、厂房维护等众多费用,这无疑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消防安全面临的压力
烟花爆竹的燃放可能带来火灾风险。在老旧小区,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较近,居民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非常严重。例如,某地一居民区在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小火,虽被迅速扑灭,但仍有财产受损。春节期间,消防人员需加强值班巡逻等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农村里,房屋大多采用木质建造,这样的构造很容易着火。尤其春节期间,气候干燥,一点火星都可能引起熊熊大火,把房屋和庄稼烧个精光,让农民们多年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这里涉及到一个权衡的问题。若要满足传统习俗的需求,还需兼顾环保、卫生、消防等多方面的利益。能否研发出更环保的烟花产品?能否规定特定的燃放时间和区域?比如,在开阔的广场或远离居民区的地区限时燃放。这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商与沟通。回想垃圾分类推广初期,也是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和宣传,才逐渐被大众接受。那么,在烟花爆竹燃放的问题上,是否也能采取类似的方法?
期待未来能制定出一种方案,它能够协调各方的权益。我想了解一下,各位所在的地方是如何处理放烟花爆竹这一活动的?欢迎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若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