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至暗时刻,年关前的产业和工人
现在,电子烟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变革风暴。尽管大多数普通工人对行业的大环境变动了解不多,但他们却对订单量的减少有着敏锐的感知。这种变化背后,是众多从业者的命运急转直下,同时也蕴含着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和现象。
普通工人的处境
一般工人构成了这个行业的基石。像小文这样的副拉工,在电池生产线上默默耕耘,哪里需要人手就往哪里去。然而,10月过后,订单量开始下滑。据一家人才市场负责人所说,只有那家“烟厂”还在招聘临时工。年底临近,企业更倾向于招聘临时工,完成订单后工人便离职,这种状况让普通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变数。这导致他们原本稳定的收入预期受到了冲击,对未来的生活规划也感到困惑。
众多普通劳动者仅靠每月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这往往是一家老小的生活支柱。他们并未察觉到行业内部正发生的重大变革,只是明显感觉到手中的订单在减少,而工作机会也在逐渐减少。
刚入局者面临的困境
新入行的年轻人勇于探险。许多人怀揣激情,觉得电子烟行业赚钱不难,于是纷纷加入。比如开个网店卖电子烟,可积累却不多。
2019年秋天,政策突然出台,行业热度迅速下降。这些年轻人缺乏经验和资源积累,他们既没有客户资源,也没有线下渠道。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便无路可退。就像那些囤积了1000万元订单的电商,由于政策限制无法在线上销售,又缺少线下渠道,最终陷入困境。
行业曾经的辉煌
电子烟行业曾辉煌一时。2016年,JUUL的销售额激增,增幅高达700%,导致众多电子烟工厂开始迎合欧美客户需求,转而生产小烟。到了2018年,JUUL在美国电子烟市场的份额高达75%,该品牌公司年终奖的发放,让上千名员工得以实现财务自由。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当时电子烟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火爆程度,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加入其中。
那时,许多人察觉到了该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仿佛在荒漠中找到了绿洲。他们觉得一旦涉足,便能分得一份利益,于是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的各个部分。
行业中的转型尝试
订单量下降后,部分企业着手寻求变革。某些公司意识到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计划转向国内市场,开始寻找销售渠道,进行研发工作,并计划生产国内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小烟产品。这一转型过程需要重新安排生产、研发和销售等各个方面的计划。
有些企业过去专注于制造特定类型的电子烟配件,但如今转向新产品线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以何文胜在2009年创立的、专做电子烟吸油棉的和盛达公司为例,他们现在也得在行业大潮中思考如何实现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技术、市场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
从业者的流动情况
行业内的员工变动越来越频繁。比如欧俊彪工作的公司,就有工程师跳槽去电子烟互联网公司,但发展不顺利又回到了原点。办公大楼中的电子烟公司也在不断更换,之前有三十多家,现在只剩下一两家。有些人转了行,有些人像包伟那样换了工作地点,还有些人干脆把公司关了。
这显示了行业的动荡不安,从业者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觅得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机遇,他们不得不频繁地尝试和改变自己的职业定位。
行业营销观念转变
起初,电子烟从业者追求一种默默发财的氛围。他们不愿将电子烟与戒烟或替代香烟联系起来,只想将其作为流行的“玩具”进行推广。然而,行业波动迫使他们转变策略,开始集体行动自救。他们意识到,过去的营销策略可能限制了他们在不同政策环境下的生存空间,必须寻求新的营销方法,以争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所在领域是否也遭遇过类似的波动?欢迎踊跃留言,讲述你的故事。同时,不妨点赞,让更多朋友了解这一幕。